聲 明
近年來網(wǎng)絡上假冒各編輯部欺騙作者的行為猖獗,也發(fā)現(xiàn)了很多《安徽化工》假冒網(wǎng)站,嚴重影響了《安徽化工》的聲譽,干擾了廣大作者的正常投稿渠道。本刊特此作如下聲明:《安徽化工》雜志的網(wǎng)站為:www.hqbet7931.com,投稿郵箱為:ahhgzz@163.com!栋不栈ぁ肪庉嫴课次腥魏螜C構或網(wǎng)站開展論文代理業(yè)務,其他的網(wǎng)站、在線投稿、投稿郵箱均與本編輯部無關,請作者提高警惕,謹防上當!如有疑問,請撥打編輯部電話0551-65531910。
《安徽化工》編輯部
2022年第4期目次
·專論與綜述·
1 硼酸鹽化合物的研究進展 /謝金剛,葛倪林,王中立,吳禮麗,郭晨忱
5 吸附材料的種類及研究進展 /魏 賢,夏德強,張 磊,蘇東輝,孫耀華,劉
珂
10 四苯乙烯制備及其應用研究綜述 /羅一權,馮 亮,鄭仁林
17農村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運營現(xiàn)狀分析及建議 /張 娜,孫玉童
20大數(shù)據(jù)背景下城市環(huán)境污染治理對策研究 /牛 俊
·科研與開發(fā)·
23 MOFs衍生的CeO2-CuO
/CNT復合材料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
/陳成群,李麗婷,劉潤萌
26 典型生物質的水蒸氣氣化特性研究
/李秋月,楊 歡,郭艷云,楊月英,王溢升,段艷翠,楊太飛,連明磊
31 響應面優(yōu)化超聲輔助提取蓮房中色素的工藝研究 /范 培
35 銀杏葉多糖的提取工藝及制作銀杏手工皂 /曹建蕾,崔 婷,王
旭
39 流延工藝指標對聚乙烯醇光學膜拉伸倍率的影響 /劉密密
43 活性炭微波輻射再生研究 /彭 乾,徐興鈴,劉思航,袁衛(wèi)紅
46 CuS改性活性炭的制備及其鎘(Ⅱ)的吸附性能研究
/李金忠,楊虎君,柳德軍,陸 超,宋 佳,曹宇煌,朱繼偉,夏榮建
52 一種高效的藻類葉綠素定量提取方法 /夏明升
56 水廠出水中余鋁含量的控制 /祖文華
·技術進步·
59 生物基醋酸乙烯-乙烯共聚乳液的開發(fā)與性能優(yōu)勢 /何盛教,蘇 猛
64 淺談pH值對丙烯腈生產(chǎn)過程的影響及優(yōu)化措施 /龔榮庭
·環(huán)保與循環(huán)經(jīng)濟·
67 電鍍污泥礦物學特征及有價金屬累積性富集分布規(guī)律
/黃從增,譚 榮,張捷菲
72 2011-2020年南漪湖水質變化特征研究 /吳轉璋,王
歡,唐 萍,張付海
·化工設備與自動化·
76 新型離心萃取機在釩萃取中的應用
/師蘇城,高艷芳,李瑞琛,李國偉,劉麗麗,彩倩杰
79 化工設備中奧氏體不銹鋼的焊接性能缺陷及管控措施 /馬 杰
·分析測試·
83 流動分析儀測定皖北地區(qū)砂姜黑土全氮、全磷含量的研究 /徐小娟,陳
歡
88 分光光度法檢測污水中重金屬六價鉻的改進研究
/劉 兆,李 偉,王云躍,孫若飛,王 健
92 高通量動態(tài)微波輔助浸出-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(fā)射光譜法分析土壤中6種重金屬 /姜志平
96 南海某高溫高壓地層體系鉆井液中離子含量的測定方法
/陳現(xiàn)軍,付群超,劉永華,胡詩越,邱正陽,原金海
·化工教改與實踐·
101 基于問題鏈設計的“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”教學探索與實踐
/晉 梅,鄒琳玲,吳宇瓊,劉紅姣,安 良
104 課程思政升華“有機化學”教學 助力學生全面發(fā)展 /盧金榮,
芮玉蘭,劉 利
108 一流本科專業(yè)背景下應用化學專業(yè)綜合改革與實踐
/吉小利,王 斌,邢宏龍,張曉梅,何 杰
110 短學時“化工環(huán)保”課程授課內容與學時分配的設計
/安 良,鄒琳玲,吳宇瓊,晉 梅
114 應用型本科院校“無機及分析化學”教學改革實踐
/屈 佳, 曹寶月, 張國春, 王建芳, 陳鳳英, 元春梅
117 “物理化學”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/余 盼,曹偉婭,楊克鵬,潘驍磊
120 高職院!盎ぴ怼蹦K化教學的課堂管理與考核評價研究
——以蘭州石化職業(yè)技術大學為例 /李亞玲,王 靜,張 甲
123 轉型視角下“化工設備機械基礎”教學模式的研究
/王 蕾,范鳳蘭,陳 震,劉金玉
127 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背景下“儀器分析”在線輔助教學模式的探索
/袁 鷹,陳亞運,劉竺云
130 新工科背景下民辦高校卓越制藥工程師培養(yǎng)模式探究
/白 娟,張國升,施伶俐,陶阿麗,戴 一
133 地方高校構建校企協(xié)同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探討
/何宏偉,杜 鯤,賈 蘭,聶凱波,高志強,張衛(wèi)珂
136 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教學設計、組織與實施
——以“材料力學性能”課程為例 /魏鳳春,彭 進,盧新坡,李文鳳
140 應用型本科院!鞍l(fā)明專利學”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
/湯 凱,劉淑婧,汪徐春,魏居孟,柯 香,葉祥桔
143 新工科背景下“高分子化學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/李瑞琦,王玉丹,宮琳丹
146 “超星學習通”輔助“儀器分析”課程思政教學初探 /趙 丹,許艷杰,黃晶晶
149 基于“學習通”軟件開展“藥劑學”課程線上線下教學 /韓
鈺
152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的途徑 /黃
菊
154 制藥工程專業(yè)“生物化學”教學改革與探索
/周 倩,馬玉恒,馮 劍,馬文靜,林德俊
157 工程認證背景下機械類短學時“熱工基礎”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 /馮立品
160 基于MOOC的“物理化學”教學設計與實踐 /王安杏,張 慶
163 “結晶學與礦物學”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/王金香,劉振英,徐子芳
166 OFS混合教學模式在新冠疫情下的實踐應用
——以精細化工技術專業(yè)教學為例 /孫宏順, 胡 瑾, 李玉龍, 蔣 蕻, 楊小燕
168 環(huán)境類專業(yè)高本一體化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構建
——以廣東輕工職業(yè)技術學院為例
/葉秀雅,莊映芬,陳峰,練治平,李永蓮,李俊鵬
171 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線上教學的探索與實踐
——以“環(huán)境化學”為例 /何玉遠,曹正勝,何 嶸,聶轉華,雷體艷
174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(yǎng)的“藥物合成反應”教學改革與實踐
/王英磊,李文歡,黃可心,張群安
177 STEM教育理念下化學工程思維培養(yǎng)的教學設計研究
——以“燃燒和滅火”為例 /袁立麗,胡 月,葛 妤,羅發(fā)寶
180 提升制藥類專業(yè)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的思索和路徑
/陳亞運,潘友華,劉竺云,曹 暉,袁 鷹,王中華
182 “1+3+2”工程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
——以安陽工學院“化學工程與工藝”專業(yè)為例
/宋海香,張艷維,牛永生,張 楠,趙 凌,王 鑫,呂會超
187 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混合教學設計
——以“氯堿生產(chǎn)技術”為例 /種延竹,張愛文
191 精益求精,勇于創(chuàng)新,培養(yǎng)微觀世界觀察者
——“微生物培養(yǎng)與檢驗”開展課程思政實踐 /方月琴,孫 棟,姚驊珊,嚴丹紅
196 混合式教學在“藥用基礎實驗化學”中的課程設計與實踐
/倪 佳,吳培云,賈 勇,周雙生
198 BOPPPS教學法在“制藥工程原理與設備”課程設計中的應用
/李 燦,邱 婷,楊俊杰
200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
——以“精細化學品檢驗技術”課程為例 /張軍科
204 高中化學課程德育教育內容與素材研究
——以2019年人教版《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》(必修第一冊)為例
/李紅英,黃小玲,鄧麗娟,肖凱琦,黃嘉琪,姚成立
206 新冠疫情期間本科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 /鄒 慧
209 “三教”改革背景下動物醫(yī)學專業(yè)“基礎化學”教學模式探索
/李方橋,羅 莉
213 基于OBE教學理念的“安全評價技術”課程教學改革及實踐
/展 望,許小紅,孫智灝,李麗霞,張 巍
217 基于“1+X”證書制度的環(huán)境類專業(yè)創(chuàng)新型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構建
/趙小娟,葉 云
221 工程認證背景下“化工安全概論”的教學改革與探索 /陳 婷 |